我是的十八簿 发表于 2023-3-9 20:01:26

ZEMAX光学设计——双胶合消色差透镜设计

1. 双胶合消色差透镜参数

入瞳直径EPD: 50mm
相对口径F/#:8
全视场FFOV:   10°
波长:            F,d,C
边界限定:      最小中心和边厚4mm,最大18mm
优化最小RMS spot radius,最小色差
2. 基本参数设置

输入入瞳直径50mm



入瞳设置

设置视场



视场设置

设置波长



波长设置

3. 双胶合透镜初始结构

双胶合透镜的两个透镜密解,所以由三个面组成,而且两块透镜的材料不一样。
材料的色散性质由Vd表示:



色散公式

Vd越小,色散越强,当Vd大于50称为低色散材料,常指冕牌玻璃(K),小于50表示强色散材料,指火石玻璃(F)。
        双胶合消色差透镜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两种类型玻璃的色散属性,使得色散相互补偿,达到消色差的目的。
输入透镜参数



lens data

在最后一面曲率半径上设置F/#求解类型



设置求解类型

4. 设置变量及评价函数

Lens data上目前可优化的变量有两个曲率半径和三个厚度值,我们将这些变量都设置为变量,交由软件优化处理。
设置参数为变量



设置变量

设置评价函数
根据设置要求:最小光斑半径,玻璃金额空气厚度限制,设置评价函数



设置评价函数

5. 优化及像质评价

优化双胶合单透镜



优化界面

查看优化效果
光路图:



2D Layout

光斑图:



Spot Diagrom

从光斑图中可以看出,大市场的像散和场曲比较明显。
光扇图:



光扇图

我们依据前面减小单透镜场曲和像散的经验,可以在第一面前设置一个光阑,并将其厚度设置为变量再优化,
重新优化双胶合透镜
插入新光阑面,并设置厚度变量



插入新光阑面

优化:



优化界面

优化后:



2D Layout



Spot Diagram



Ray Fan

可以发现,系统的光斑确实变小了许多,但是不论是光斑图和光扇图,三种颜色多分开了,这种会导致色差,下一步工作的目的就是减小色差。
6. 玻璃优化——校正色差

从之前像散主导的像差变为了色差主导的像差,中间发生了什么呢?归根结底就是由于光阑的移动。我们将光阑从透镜面移动到了稍前的位置,比较好的校正了一系列的轴外像差(像散,场曲,慧差),但是却导致了色差和畸变的变大。
色差与光阑和材料有关,很明显光阑为了抑制轴外像差以及不好改变,只好通过改变透镜材料的方法来校正色差。
我们在初始结构中选用了BK7和F2两种玻璃,不一定是最佳材料组合,也可以让软件自动去寻找最佳的玻璃材料,这个过程就叫做玻璃的优化。
优化玻璃
在BK7和F2处设置玻璃的属性为Substitute,优化的时候不可以用局部优化local optimization的方法,因为玻璃优化时局部连续优化,需要采用锤形优化Hammer optimization。



设置玻璃属性



锤形优化

锤形优化一般耗时甚久,当观察到当前评价函数值Current Merit Function值很小而且基本不变化是可以暂停。



锤形优化界面



锤形优化结束后的玻璃材料



2D Layout



光斑图



光扇图

可以发现,光斑图的尺寸小了很多,优化的结果不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ZEMAX光学设计——双胶合消色差透镜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