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说:本文的计算还有些不完备的地方,欢迎多讨论、多指正。 引言: Seidel像差系数中,五个单色三阶像差与两个一阶色差方程整合起来:
其中,A 等于ni ,i是近轴边际线的入射角度,A等于 ni,i是近轴主光线的入射角度, h是近轴边际线的高度。H是 Lagrange不变量,等于nuh=n`u`h`。 还有,
![]()
在光学设计中这七个公式非常重要。它们不仅简单易于理解,而且能够使设计者区分每个表面对特定像差的贡献量。 虽然,我们知道高级像差通常是限制镜头分辨率的主要因素,但是,对于一个具有好像质的镜头,校正以上七种像差却是必要条件。
柯克物镜seidel像差系数的计算过程: 以三片式的柯克物镜来举例,该实例来自ZEMAX自带的“Cooke 40 degree field”。
LDE结构参数如下:
2D Layout,如下图:
(1) 计算Lagrange不变量H 该柯克物镜的焦距是100mm,入瞳直径是20mm,即入瞳半径为10mm,这就是在入射面的边际光线高度,即h=10mm; 该柯克物镜的半视场角为20°,那么像的尺寸大小为100mm×tan20°=36.397023mm。 像方孔径角u`=h/f`=10/100=0.1 Lagrange不变量H=nuh= n`u`h`=1×0.1×36.397023=3.6397023 以上可以在ZEMAX MFE中直接计算与验证,如下图:
EFFL,有效焦距; PARY,surf 1#,Py=1.0,第1面的近轴光线高度(注意:不要用REAY实际光线高度); PIMH,近轴像平面上的近轴像高; DIVI,操作数5除以操作数6; PROD,操作数3乘以操作数4; 以上从而计算得到Lagrange不变量H。 再用LINV直接计算Lagrange不变量H,两者结果一致。
(2) 追迹一条近轴边际光线 利用以下两个公式追迹一条近轴边际光线:
例如:计算第2面的近轴光线高度h2。 第1面的近轴光线高度h1=10mm,u1=0,n=1.00,n`=1.6204,c1=1/R1=1/44.027185,d1=6.517912。 n`、R1和d1的数据可以在ZEMAX LDE中得到,代入上面两式中可以求出h2=9.433185mm。 可以在ZEMAX MFE中直接计算与验证,如下图:
两者计算结果一致。 由转面公式u2=u`1=-0.08696。 通过以上计算过程,可以依次求出各个面的u和h,列表如下:
可以在ZEMAX MFE中验证,如下图:
(3) 计算折射不变量A 对于近轴边际线,我们还可以计算折射不变量A:
由已知的n、h、c和u可以求出各个面的A,如下表:
(4) 计算每个面的球差系数S1
其中, 由已知的n、n`、h、c、u、u`和A可以求出各个面的球差系数S1,如下表: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图:
再与ZEMAX Seidel Coefficient中的SPHA S1对比,如下图:
可以看出,该柯克物镜的球差系数S1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5) 计算每个面的轴向色差系数C1
其中,
由已知的n、n`、vd、v`d、h、和A可以求出各个面的轴向色差系数C1,如下表: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图:
再与ZEMAX Seidel Coefficient中的CLA(CL)对比,如下图:
可以看出,计算结果与ZEMAX给出的结果数值相同,符号相反。
(6) 计算每个面的场曲系数S4
其中,
由已知的H、c和n可以求出各个面的场曲系数S4,如下表: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图:
再与ZEMAX Seidel Coefficient中的FCUR(S4)对比,如下图:
可以看出,该柯克物镜的球差系数S4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7) 求解每个面的离心率E 为了计算剩下的像差系数S2、S3、S5、和C2,我们需要每个表面的主光线折射不变量A。 对于光学系统中的一些表面定义一个常量 E , E 通常称为离心率,如下方程:
如此定义,那么E可以测出表面到光阑的距离,因为在光阑处的 h 为零。通常,系统中每个表面的 E 都不一样。 近轴主光线入射角度A的表达式:
只要知道一个表面的近轴边际线数据( h , u 和 A )以及常量E ,就完全确定近轴主光线的数据。 假设已知光学系统表面i和1+i的近轴边际线高度,它们分别是hi和hi+1。 假设我们还知道表面i和1+i的近轴主光线的高度hi和hi+1。
推导得到
根据定义,在光阑处E为零,所以可以利用上式来计算靠近光阑表面的E,接着可以利用该式计算系统中的其他表面的E。 然后由各个表面的E就可以求出主光线的h,u和A。
这个柯克物镜的第 4 个面是光阑面,即根据定义E4等于零。
因为E4等于零,那就有
同样地,由E5可以求解E6。至于光阑前面的表面,可以从光阑往前计算,先求E3,然后求E2,最后求E1。
由已知的A、H、h和n可以求出各个面的E,h和A,如下表: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图:
(8) 计算每个面的彗差系数S2
其中, 由已知的n、n`、h、c、u、u`、A和A可以求出各个面的彗差系数S2,如下表: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图:
再与ZEMAX Seidel Coefficient中的COMA S2对比,如下图:
可以看出,计算结果与ZEMAX给出的结果数值相同,符号相反。
(9) 计算每个面的像散系数S3
其中,
由已知的n、n`、h、c、u、u`和A可以求出各个面的像散系数S3,如下表: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图:
再与ZEMAX Seidel Coefficient中的ANTI S3对比,如下图:
可以看出,计算结果与ZEMAX给出的结果数值基本一致。
(10) 计算每个面的畸变系数S5
由已知的S3、S4、A和A可以求出各个面的畸变系数S5,如下表: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图:
再与ZEMAX Seidel Coefficient中的DIST S5对比,如下图:
可以看出,计算结果与ZEMAX给出的结果数值基本一致。
(11) 计算每个面的垂轴色差系数C2
其中,
由已知的S3、S4、A和A可以求出各个面的垂轴色差系数C2,如下表: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图:
再与ZEMAX Seidel Coefficient中的CTR(CT)对比,如下图:
可以看出,计算结果与ZEMAX给出的结果数值基本一致。
(12) 汇总 由这个柯克物镜的结构参数,计算得来的Seidel像差系数汇总如下表:
与ZEMAX的计算结果对比:
Seidel像差系数的汇总数据来看,球差S1、像散S3、场曲S4和垂轴色差C2的数值和符号都一致;但彗差S2、畸变S5和轴向色差C1的数值一致但符号相反。
应该注意的是,我们使用的是近轴数据来计算 Seidel 像差系数。这点对于初学者可能会产生困惑,即像差是由根据定义没有像差的光线(近轴光线)计算出来的。 计算 Seidel像差需要的所有变量都是近轴参数,即近轴边际光线以及近轴主光线的高度和角度。 Seidel像差只能适用于所有面都是standardsurface的系统。 利用Seidel像差公式可以分析镜头的像差特性,而光线追迹,还是很难给出这个分析。 Seidel像差系数的计算过程值得好好钻研,以充分理解这些方程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