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仪的核心组成包括空间光调制器、照明系统、投影物镜和信息处理单元。 传统的投影仪,如幻灯机,用强光源通过聚光系统均匀照亮胶片(负片或反转片),并将胶片的像投影到投影屏或白墙上。 如今,空间光调制器(Spatial Light Modulator,SLM)成为计算机电子图像和光学信息显示系统的接口。SLM主要包括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数字光处理器(Digital Light Processor,DLP),发光二极管(LED)等。由金属化卤钨灯、高压汞灯发射的光束,经过聚光、反射和均匀化处理后,照射空间光调制器,形成透射或反射的图像,经过投影物镜成像在投影屏或白墙上。
1. 投影仪的关键参数 (1) ANSI流明与ISO流明 投影仪的真正亮度参数,是投影仪照射到幕布上的亮度,而不是投影仪中的激光器、灯泡、LED灯等能为投影机提供的“最原始的发光亮度”。 现在投影仪表示光通量的单位通常是ANSI流明。ANSI流明是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制定的测量投影机光通量的方法。 ANSI流明的具体测量办法是: a、投影仪与投影屏的距离为2.4米; b、投影的大小为60英寸; c、用光照度计测量图像9点上每个点的亮度,然后求9个点的平均亮度值; d、平均亮度乘以投影图像的大小为ANSI流明。 ISO流明是国际标准,ISO在规定投影机的生产标准的同时,更严格地规定了测量的检测标准,包括灯泡的功率、噪音对亮度的影响等。 经验公式:ANSI流明:ISO流明≈1:0.8。1000ANSI流明≈800ISO流明,换句话说,如果是相同数值,那么ISO流明比ANSI流明还要亮! 注意的是:亮度指屏幕表面受到光照射时发出的光通量与屏幕面积之比。 当投影仪输出的光通量一定时,投射面积越大则亮度越低,反之亮度越高。 (2) 对比度 对比度指投射出的黑色与白色画面之间的亮度比,也就是从黑到白的渐变层次。 对比度对视觉效果的影响非常关键,高对比度对于图像的清晰度、细节表现、灰度层次表现都有很大帮助。比值越大,从黑到白的渐变层次就越多,图像越清晰醒目,色彩表现越丰富。 (3) 分辨率 图像信号的分辨率分为数字图像分辨率和模拟图像分辨率。 在投影仪技术指标中,常见输出分辨率有:SXGA(1280 x 1024)、XGA(1024 x 768)、 SVGA(800x 600)、 VGA(640 x 480)。 (4) 均匀度 均匀度指投出画面的中间亮度与周围亮度的比值。一般要求投影仪均匀度高于85%。 (5) 投影距离 投影距离指投影仪镜头与投影屏之间的距离。 (6) 投射比 投射比指投影距离与画面的宽度之比。 长焦机(standard throw),投射比通常在1.5-1.8:1之间; 短焦机(short throw),投射比通常在1-0.57:1之间; 超短焦机(ultra-short throw),投射比在0.37:1以下。 (7) 调焦比 调焦比指镜头在投影距离固定时,投射出的最大与最小画面尺寸之间的比值。 如,调焦比为 1.2:1 ,在一定投影距离时,焦距最大所投射的画面为100英寸,则在焦距最小时所投射的画面为120英寸。
2. 空间光调制器的主要指标 空间光调制器(SLM)是投影仪的关键器件,它是多媒体信息源与投影光学系统的接口器件。在信息处理中,信源产生的信号,必须通过接口器件,才能耦合到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1) 显示模式 SLM主要的显示模式如下表:
(2) 器件和像素尺寸 设像素尺寸为p,则器件水平、垂直的线度和对角线的半长度分别为
(3) SLM器件的截止频率和最小分辨长度 根据抽样定律,像素阵列器件的截至频率: 上式中,器件的截止频率决定了系统的最高分辨率。 2p就是SLM所能表征的最小可分辨长度。 为了获得高像质,充分利用器件的etendue,通常光学系统的弥散斑尺度ε(RMS半径)应小于p,至少小于2p。
3. LCD投影仪 上图为LCD投影仪的光学系统示意图。 其中,BS1,BS2为分色镜;MI,M2,M3为反射镜;X为合色棱镜;L为投影物镜;B-LCD,G-LCD,R-LCD分别为蓝,绿,红LCD-SLM。 由高亮度、高色温的短弧金属化卤钨灯或高压汞灯经非球面镜反射后,滤掉紫外及红外光,经过匀光后形成接近平行的光束,然后通过两个分色镜BS1和BS2分成红、绿、蓝三种单色光,分别由三个TFT-LCD调制。在这三个SLM上分别加上R、G、B三路视频图像信号后,从三个侧面射入R-G-B合成棱镜(俗称X棱镜)。X棱镜的一个对角面镀透蓝光、绿光反红光分光膜,另一对角面镀透红光、绿光反蓝光分光膜,将R、G、B三路不同颜色的光束重新合成,并通过高分辨率、大视场投影物镜L把合成后的图像投射到屏幕或白墙上,这种设计称为前向投影(Front Projector),简称前投。
4. DLP投影仪 基于MEMS的理念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设计了数字微反射器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 DMD的主要应用是投影显示,由于信息处理的全过程都是数字化的,称为数字光处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 上图是DMD的结构示意图。 器件的基底是硅,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技术,在硅片上制出RAM,每一个存储器有两条寻址电极(Address Electrodes)和两个搭接电极(LandingElectrodes)。两个支撑柱上,通过扭臂梁铰链(Torsion Hinge)安装一个微型反射镜,像一个“跷跷板“的结构。 器件工作时,在反射镜上加负偏压,一个寻址电极上加+5V(数字“1”),另一寻址电极接地(数字“0”),这样一来,就形成一个差动电压,它产生一个力矩,使反光镜绕扭臂梁旋转,直到触及搭接电极为止。在扭转力矩的作用下,反射镜将一直锁定于这一位置,不管它下面的存储器的数据是否变化,直到复活信号出现,对应旋转角度为12°。这样一来,每一单元都有三个稳态:+12°,-12°和0°,0°对应于没有寻址信号(两个寻址点击都是0)的情况。 DMD是通过半导体微细加工技术精密制作的,因此反射镜阵列的三个稳态一致性相当好,对应于DMD的三个平面:与基平面成±12°的倾斜平面及平行于基面的平面。 上图是DMD用于投影显示的工作原理图。光源发出的光束与光学系统光轴的夹角为2θL,倾斜照射DMD,上图中右边的像素反射镜θ=-θL,反射光通不过投影物镜,射到镜筒壁上被吸收了,对应于DMD的“关”态。左面的像素被寻址,θ=θL,它反射的光束正好沿光轴方向通过投影物镜,成像在屏上,此状态为“开”态。DMD由视频信号驱动,在每一帧的时间内,某一像素处于两种状态的占空比,决定了该像素的灰阶,亦即灰阶由入射光的二元脉冲宽度调制实现。 上图是两种DLP投影仪光学系统示意图。在DMD器件上加载图形,经过照明系统和成像系统,就可将数字图像投射到屏幕上。 顺序颜色模式单板投影仪 上图中,左边为顺序颜色模式单板投影仪的示意图,它在照明光路中加了一个三原色R、G、B滤色镜的色轮(Color Wheel),它与视频信号严格同步,在每一帧的时间Δt内转一圈,在各颜色的扇形角度范围内再分别用像素ON/OFF的占空比调节R、G、B的比例,从而在一帧的时间Δt内合成所要求的颜色。由于每秒25帧,利用“视觉暂留”效应,人的眼睛把这一滚动的“数字”图像翻译成稳定的“模拟”图像。设每种颜色的灰阶均为8bit,即256种,总共可产生2563约1600万种不同的颜色,色彩是相当丰富的。为了兼顾色饱和度和总光通量,通常色轮上还有一段扇形是透明的(W),即R-G-B-W。DLP及其配套的驱动、控制电路成本较高,而顺序颜色模式仅用一个DMD就实现彩色投影,成本相对较低,是大批量生产的便携式投影仪的首选设计,广泛应用于办公、教学和科研。 空间分色模式三板投影仪 上图中,右边为更先进的三板式DLP投影仪。由短弧、高光强、高色温光源(金属化卤钨灯、高压汞灯、氙灯或镝灯)发出的白光首先经过聚光镜射入“匀光管”,光线在管壁反射层上多次反射,在出口处形成均匀的4:3或16:9矩形光源,再通过中继镜进入一个更为复杂的分光棱镜系统分成R、G、B三色光,分别照射三个DMD,三个DMD用各自的数字图像分别寻址,三个DMD器件中处于ON态的像素的反射光再通过该棱镜系统重新合成,通过一个变焦物镜投影到屏幕上。由于3-DMD投影系统中各单色光用各自的DMD分别调制,因而其信号是连续的,亮度更高(理论上是单DMD系统的3倍),而且灰阶更加丰富,可达211 (11bit),因此可以合成更多种类的颜色。3-DMD系统适用于超大屏幕或需要更明亮投影像的情形,如数字影院(Digital Cinema)。
5. 投影物镜的特点 投影物镜通常指LCD、DLP、LED等投影仪使用的物镜。 投影物镜有以下特点: (1) SLM 投影物镜的“物“是SLM,它决定了物镜的线视场和分辨率,从而影响系统外形尺寸和信息量。 SLM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 (2) 像方远心 在像空间中,出瞳位于无限远,所有视场的主光线都和光轴平行,从而与SLM垂直,按照光学设计反追的习惯,称为“像方远心”,这是空间光调制器物理效应的基本要求。 (3) 照明光耦合棱镜 大部分物镜带有一个耦合棱镜,如LCD投影仪的“X棱镜”和DLP投影仪的TIR棱镜。这些棱镜厚度较大,对像差有较大影响,是整个成像光路的一部分。 (4) 定焦和变焦物镜 为了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投影物镜大部分是变焦物镜。 6. 投影物镜的偏置 投影仪分为两类:一类悬挂在上方;另一类放在桌面上,投影到正面的屏幕上。 放在桌面上的投影仪,投影像位于光轴上方,称为100%偏置(100% offset)。100%偏置使得SLM整体位于光轴之下。 投影仪的像距(image distance)为L(在反追设计时为“物距”),业界又称投影距(projection distance)或“投射距”(throw distance)。 设光轴与投影像中心的距离为△,称“绝对偏置”,投影屏的高度为H,则相对偏置 ∆/(H⁄2)c×100% 业内谈到偏置,一般都是指相对偏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