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喵-光学课堂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突破!上海光机所首次“拍摄”到新型激光诞生全过程 | OE...

2022-11-7 21:23| 发布者:optkt| 查看:950| 评论:0|原作者: 光电汇OESHOW

摘要:上海光机所科研团队在李儒新院士指导下,首次在国际上“拍摄”到自由电子在波导表面激发出新型激光的全过程。这一成果将为光电芯片、传感、通讯等技术发展打开新的想象空间。未来,该团队将基于这一全新技术进一步发展小型化/集成化的相干光源,并拓展其在光谱探测、传感、信息处理领域的交叉应用。
在中科院院士李儒新指导下,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田野带领的科研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拍摄”下了自由电子在波导表面激发出激光的全过程,并探索出了一个激光的新赛道——在波导上直接产生激光,从而为光电芯片、传感、通讯等技术发展打开新的想象空间。该成果登上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并将在激光光学、纳米光子学和固态物理学等多个领域引发广泛影响。

自由电子在波导表面激发出激光的全过程示意图

5年坚持,探路芯片上的“未来光源”

什么是相干光源?当一群电子如仪仗队般整齐划一地行动,就具有良好的相干性,这种自由电子如同训练有素的士兵,可在一些特定光场中产生高品质、高功率的激光。

位于张江的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等大科学装置,其本质都是通过将种子光经过增益介质,并将其功率不断放大形成高品质激光,进而实现各种科学目标。

那么,未来是否可能在一块小小芯片上也装上激光光源?科学家已在探路,并初窥门径。

发展小型化的激光光源,一直是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梦想。在李儒新院士的指引下,早在2017年,田野等人就开始了探索。团队利用实验室多年积累的超快光学技术,探测到了整个过程:一群短脉冲自由电子在波导表面与表面光种子相遇时,产生了超辐射(发出相干光),紧接着能量以平方级数迅速增强,直到能量饱和产生激光。

超辐射、指数增长、饱和的三阶段受激辐射光放大全过程

“我们第一次在实体空间里,看到了波导表面激光诞生的过程!”田野说,这种自由电子受激辐射出的光源,其能量可上升1万至10万倍。未来,片上波导的诸多应用也需要高品质光源,如果这条路可以走通,就可直接在波导上发出所需激光。

论文在审稿时,《自然》杂志审稿人就对此表示了极大关注,认为“该工作极具独创性,将引发多个学科领域极大研究兴趣,展示了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如今,田野团队已在搭建设备,着手尝试继续提升激光功率,探索新发现的实际应用场景。

研究团队合影(从左到右分为张冬冬、曾雨珊、田野、白亚锋)

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光源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最重要的工具之一,40余项诺贝尔奖与光源技术和应用直接相关。

近年来,作为半导体集成电路基础的微纳制造工艺不断进步,使集成化的自由电子光源成为可能。在自由空间传输的光,一般需要以光学晶体为介质,这就像借助充电宝,光的能量得以被放大。然而,晶体如同一个密室,科学家很难直接观测到光是如何放大的。波导表面光场则完全不同,整个增益放大过程全程展现在表面,可以直接被观测。

相比我们目光所及的自由空间可见光场,波导表面光场有着亚波长和近场电压增强的优异特性。亚波长的尺寸小于电磁波,这就好比把电场加载到一根针上,其尖端会发生放电,也就是近场电压增强。正是有着这些优异特性,波导表面光场近年来逐步应用于新一代无线通信、纳米尺度的成像与探测等领域,有望带来变革性的技术影响。目前国际上产生表面光场主要有电子直接激发与波导耦合两种方式,但都受限于低耦合效率导致的弱光场能量,进而限制了其在上述领域的应用。因此,发展高功率光源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辟蹊径的新“赛道”

当绝大多数人试图在自由空间解决高功率光源这一问题时,上海光机所研究团队另辟蹊径提出了“电子能否将表面光放大”的创新思路。

对于这一前人未曾有过的设想,他们紧紧抓住乍现的灵感,开始了最艰难的原理设计。“当电子像仪仗队一样整齐划一,就能产生更大的功率。”田野告诉记者,如果把表面光上的电子,看成是水面上划龙舟的水手,谁划的波浪大,产生的功率或辐射的能量就越高,谁就赢得比赛。无疑,最有效的策略是,所有水手动作一致往一个方向使劲,这种同频共振(相干性)就能划出更大的波浪。反之,如果划动方向不一致,水波涟漪混乱,龙舟的速度就会慢下来。

小型化自由电子相干光源

历经5年的探索,该团队不仅拍摄到了“水手划龙舟”的动态全过程,还开辟了一条新“赛道”,将光能量放大了4个数量级。以往为了产生波浪,要么直接把水手扔到水面激发浪花,要么注入新的水源(激光)引发浪花,但这两种方案的缺点是效率很低,产生的浪花也很小。

未来,研究团队将基于这一全新技术进一步发展小型化/集成化的相干光源,并拓展其在光谱探测、传感、信息处理领域的交叉应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访问手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