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喵-光学课堂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消除相位失真!紧凑型3D光纤内窥镜

2021-12-15 10:47| 发布者:optkt| 查看:1907| 评论:0|原作者: 中国光学

摘要: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hallenges of using traditional coherent fiber bundles for medical imaging due to phase distortion and the solution provided by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 (DOE). The article explains how these two methods are used in 3D fiber
撰稿 | Theo(中科大,博士生)
纤维内窥镜名词解释>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成像和诊断中,例如可以帮助检测人体动脉内的斑块、血栓和胆固醇晶体。

理想的微型内窥镜的尺寸必须足够小,同时又要有足够的能力产生清晰的多维信息图像。
图1:纤维内窥镜 
图源:Nature Photonics

具有微米分辨率、亚毫米直径和 3D 成像能力的微型内窥镜在医学成像和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常见的柔性内窥镜基于相干光纤束 (coherent fiber bundles,简称CFB),也称为多芯光纤名词解释>),将强度模式从远端光纤端面的隐藏区域传递到近端光纤端面的仪器。光纤远端的透镜系统去放大纤芯到纤芯的距离并定义分辨率。


CFB 提供小至几百微米的直径,用于微创访问。然而,远端光学器件增加了内窥镜的占地面积,通常在毫米范围内。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其他应用。例如对大脑神经活动的成像,要求内窥镜应该很小,以减少脑组织损伤,但又要强大到可以产生清晰的图像。


此外,CFB 表现出强烈的相位失真由于模式混合和模间色散名词解释>,多模光纤表现出复杂的光学传递函数名词解释>)为了实现精准成像必须进行实时的现场校准,这是十分复杂且在实际应用中十分难以实现。基于此进行优化,通过在分开的光纤芯中引导不同的模式,则不会发生模式混合。但是,由于其结合了数千根单独的纤维,每根单根光纤都表现出任意的相位失真,这阻碍了传递深度信息或对焦点对象进行成像。

名 词 拓 展

是什么是光纤的相位失真?

在长距离光纤链路上传输信号会导致不希望有的失真,为了有效地接收信号,必须补偿这些失真并恢复原始信号。信号失真是由线性过程(如吸收和光纤色散)和非线性过程(如交叉相位调制、四波混频和放大器噪声)引起的。

近年来,已经提出了多种方法来补偿这些失真,使用可编程光学器件,可以在没有远端光学器件的情况下实现 3D 成像的强度和相位的无失真传输。然而,所提出的设备具有高复杂性和高成本的问题。


鉴于此,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Robert Kuschmierz博士和Jürgen Czarske教授研究小组通过双光子光刻技术制成衍射光学元件(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简称DOE),从两种不同的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以补偿 CFB 固有的相位失真。这使得 3D 内窥镜成像无需任何远端光学元件即可实现高分辨率成像。
名 词 拓 展

什么是衍射光学元件(DOE)?

特征尺寸低至微米和纳米范围的光学元件是需要小尺寸、紧凑性和轻量化的系统和设备的关键元件。

衍射光学元件 (DOE) ,通常是微米级和纳米级结构的复杂图案, 可以以预定方式调制和转换光。它们可以设计为处理多个并发任务。使用计算机生成的 DOE,可以将激光束塑造成任何强度的图案,例如点阵、线、圆、箭头或根据用户要求设计的任何其他任意图案。
该成果“Ultra-thin 3D lensless fiber endoscopy using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 and deep neural networks”为题发表在 Light: Advanced Manufacturing

方法1:
DOE-光栅——匹配相位失真
首先,使用数字全息术测量如图2a所示的纤维内窥镜的相位失真,随后通过双光子光刻制成的DOE-光栅。DOE-光栅由数千根不同高度的支柱组成,每个支柱直接放置在单个光纤的顶部。改变柱高可以匹配相位失真,从而使输出光场与输入光场紧密匹配(图2b)。
图2:DOE-光栅,匹配相位失真
图注:Light: Advanced Manufacturing

方法2:
DOE-扩散器——固定相位随机强度
首先使用随机强度但已知的相位对象对3D信息进行编码,用如图3所示的DOE-扩散器替换了通常位于光纤内窥镜顶部的标准镜头,可以将3D空间中每个点的光转换为独特的伪随机强度模式。由于3D对象信息现在仅以强度编码,因此可以通过纤维内窥镜传输,而无需考虑相位失真。然而,由此产生的强度图像与人类可识别的物体并不相似。因此,随后研究人员通过使用卷积神经网络从强度图像中重建3D对象。
图3:DOE-扩散器,固定相位随机强度
图源:Light: Advanced Manufacturing

研究人员通过采用DOE光栅DOE扩散器内窥镜技术,无需可编程光学元件即可实现高分辨率内窥镜检查。这可以实现直径小于0.5毫米的稳定且低成本的3D内窥镜。最终分别实现了1.25μm的分辨率成像与重建示意。

结果表明这两种DOE方法都有紧凑的低成本优势,都为微创3D内窥镜铺平了道路,有利于生物医学中的光学成像应用的范式转化。

论文信息:

Kuschmierz et al. Light: Advanced Manufacturing (2021)2:30.

https://doi.org/10.37188/lam.2021.030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访问手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