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差概念的来源 实际光学系统中,存在着远轴区产生的实际像与近轴区产生的理想像之间的偏离。此时,从物体上任一点发出的光束通过光学系统后不能会聚为一点,而形成一弥散斑,使像不能严格地表现出原物体形状,这就是像差。
用白光进行成像时,除了每种单色光仍会产生五种单色像差外,还会因不同色光有不同折射率造成的色散,而使不同的色光有不同的传播光路,从而呈现出因不同色光的光路差别而引起的像差,称之为色像差(简称色差)。色像差因性质不同而分为位置色差和倍率色差两种。
定义位置色差是描述2种色光对轴上物点成像位置差异的色差。 举例正透镜位置色差图示: 负透镜位置色差图示; 色差严重影响光学系统成像性质,一般光学系统都必须校正色差。可以用正负透镜适当组合来校正位置色差。 影响位置色差的主要因素(1)随孔径角的增大而增大; (2)与光学材料的折射率和色散率有关; (3)与透镜的焦距有关。 倍率色差 定义倍率色差是一种因不同色光成像的高度(也即倍率)不同而造成的像大小差异的色差。 它是以两种色光(此即F光和C光)的主光线在高斯像面上的交点高度之差来度量,以符号 表示之。 举例倍率色差图示: 倍率色差随视场的增大而增大,由于倍率色差的存在,使物体边缘呈现彩色,从而,造成白光所成的像呈现彩色斑。 对于一般光学系统来说,球差、慧差和位置色差这三种对对成像性质影响较大,所以首先考虑消除,因人眼具有自动校正色差功能,故影响成像质量主要是球差和慧差。 影响倍率色差的主要因素(1)随视场的增大而增大; (2)与光阑位置有关; (3)与光学材料的折射率和色散率有关 单色像差 分类球差——轴上点宽光束像差; 彗差——轴外点宽光束像差; 像散——轴外点细光束像差; 像面弯曲(简称场曲); 畸变; 1.球差: 轴上物点以宽光束成像时产生的像差。 不同孔径角的光线所成的像点相对于理想像点的位置偏离。 由于此球差是沿光轴方向度量的,也称为轴向球差。 正透镜球差图示: 球差的存在,使像面上形成一个弥散斑,其半径称为垂轴球差。 影响球差的主要因素: (1)随物方孔径角的增大而增大 ; (2)与透镜形状有关 ; (3)与焦距有关,焦距越长,球差越小。 [3] 轴外像差彗差——轴外点宽光束像差; 像散——轴外点细光束像差; 像面弯曲(简称场曲); 畸变 。 1.慧差: 子午面:由轴外物点B和光轴组成的对称面。 弧矢面:通过主光线和子午面垂直的面。 主光线:由轴外物点B发出并通过入瞳中心的光线。 (1)子午彗差:子午面上、下光线的交点BT′到主光线在垂直光轴方向的偏离,称为子午彗差,用符号KT′表示。 (2)弧矢彗差:弧矢面上前、后光线的交点BS′到主光线在垂直光轴方向的偏离,称为弧矢彗差,用符号KS′表示。 畸变的产生对于一般实际光学系统来说,只有在近轴区垂轴放大率才是常数。当视场增大时,像的垂轴放大率便会随视场变化而异,这将会使像相对于原物失去相似性。这种使像变形的成像缺陷就称为畸变。 如光学系统存在正畸变即实际像高大于理想像高,所成的像为枕形,负畸变则成桶形。 畸变只引起变形,不影响像的清晰度 光学系统对共轭面上不同高度的物体垂轴放大率不同产生畸变。 像失真,但不影响像的清晰度(是由于垂轴放大率不同)。 光学设计的意义 尽管光学系统有一系列像差,而且一般总不能将其完全校正和消除。但由于人眼和所有其它光能接收器也有一定的敏感缺陷,只要使得各种像差的数值小于一个容许的限度,人眼和其它光接收器还是觉察或反映不出其成像的不完善性。这样的光学系统从实用意义来说,可认为是理想的。 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