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介绍了W-HUD成像光学系统的设计流程,从初始结构建模到优化变量和约束函数设置,再到自动优化设计。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优化设计结果的评价分析,从设计结果来分析系统是否满足成像质量要求。 W-HUD/AR-HUD成像质量的评价,主要包括MTF和畸变两个方面。关于MTF,主要是分析成像系统在PGU所能解析的极限空间频率下所对应的MTF值,同时也要分析在不同眼盒位置、不同视场角对应的MTF值。关于畸变,主要是对不同眼盒位置对应的畸变量进行分析。 调制度M与调制度传递函数MTF的定义 ![]() ![]() 图1 调制度传递函数 ![]() 通常,业内采用成像系统对不同空间频率的黑白线对的成像质量进行评价。空间频率的定义是单位长度内的黑白线对数,一般采用lp/mm,即每毫米内的黑白线对数(line pairs per millimeter)。显示器件可解析的极限空间频率是由其最小显示单元(像素)决定的。 以HUD业内常用的1.8inch TFT-LCD为例,像素尺寸是85.2um,则它能够解析的极限空间频率是1/(2x0.0852)=5.87lp/mm。对于常用的3.1inch TFT-LCD,像素尺寸是85.5um,对应的极限空间频率是5.85lp/mm。因此,我们就以6lp/mm作为采用TFT-LCD方案的W-HUD/AR-HUD的极限空间分辨率。 在光学优化设计过程中,眼盒Eyebox的大小是设置为130mmx50mm。人眼的瞳孔直径会根据环境光的强弱发生变化,变化范围一般是2mm~8mm。因此,在进行系统成像MTF评价之前,需要把眼盒的设置参数修改成与实际情况一致。通常情况下,在评价MTF的时候,将光瞳面的直径设置为4mm。本文中的评价结果也是按照4mm瞳孔直径进行评估。本案例中,我们对眼盒范围内取样9个点,来评价不同眼盒位置对应的成像质量,取样点如图3所示。 ![]() 在Zemax中,FFT MTF分析默认给出的是基于正弦波函数的MTF曲线,在设置中可以选取方波(square wave)进行MTF评价。下图截取自Zemax手册,解释了基于方波与正弦波函数的MTF之间的关系。 ![]() 下面图4和图5分别给出了对眼盒中心位置处的基于正弦波和方波函数的MTF曲线。对比可以看出,成像系统各视场角对于方波函数的MTF值明显高于对正弦波函数的MTF值。通过对比眼盒其他位置的正弦波函数和方波函数的MTF发现,成像系统对于方波函数具有更好的传递能力。 ![]() 图4 眼盒中心位置,基于正弦波的MTF曲线 ![]() 图5 眼盒中心位置,基于方波的MTF曲线 图6和图7分别给出了眼盒内四个角落中的某一个位置处,各视场角基于正弦波和方波的MTF曲线。 ![]() 图6 眼盒角落位置,各视场角基于正弦波的MTF曲线 图7 眼盒角落位置,基于方波的MTF曲线 针对光学成像系统设计的像质评价,在理论上通常还是采用基于正弦波的MTF进行评价,而在实际测量上是采用基于方波函数进行评价。W-HUD光学成像系统的MTF实际测试方法是,采用不同空间频率的黑白线对原图进行显示,然后对投影的虚像进行拍摄,分析基于黑白线对的MTF。 对于W-HUD光学成像系统,眼盒区域角落位置对应的成像质量会比眼盒中心位置的成像质量差。因此,下面我们以图6进行分析说明。在极限频率6lp/mm处,各视场角的MTF值均大于0.3,这是一个很好的设计结果。通常,W-HUD显示的信息对应的空间频率要远小于LCD能解析的极限空间频率。以我本人HMD/ HUD的设计经验来看,对于目视光学系统来说,在显示器件所能解析的极限空间频率的1/2,甚至是1/4时,光学系统最大视场角的MTF值能达到0.2以上就可以满足目视系统的实际使用要求。 如果采用点列图半径对系统成像质量进行评价,一般的要求是RMS半径不超过显示器件单个像素的尺寸大小。对于采用单镜片的VR光学系统,这个要求可以适当降低。 对于眼盒内不同位置处的畸变,前装HUD通常要求最大畸变量不超过5%或3%。考虑到HUD整机部件、风挡玻璃与整车的装配误差,可能会需要对HUD整机进行畸变校正,矫正方法分为硬件矫畸和软件矫畸。 以上就是关于W-HUD/AR-HUD成像光学系统设计的像质评价方法,经验有限,如有不足和错误的地方,还请各位赐教。 最后祝各位鼠年春节快乐!!! 点击下面链接,查看上篇文章。 前装W-HUD/AR-HUD成像光学设计(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