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喵-光学课堂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Zemax光学设计实例(87)---一个12X定焦激光扩束镜的设计

2021-12-20 10:22| 发布者:Davis| 查看:3695| 评论:0|原作者: 小小光08

摘要:本文介绍了利用Zemax软件设计可见光波段的12X定焦激光扩束镜。通过单片平凹负透镜和双胶合正透镜的组合,优化前后组结构,最终达到弥散斑RMS半径为1.275um的效果。详细介绍了设计流程和参数优化过程。

 
引言:
激光扩束镜具有单一波长、视场角小、像质要求高的特点,特别是应用于高功率激光系统内的扩束镜,要求弥散斑做到1DL(1倍衍射极限),因此在设计上需要重点关注成像质量。
在成像特性上,扩束镜又是afocal系统(输入和输出均为平面波),这些特点与常规ZOOM不同,决定了扩束镜设计的特殊性。
设计一个可见光波段的12X定焦激光扩束镜组,入射激光光束直径D`=2mm,出射激光光束直径D``=24mm,变焦比(扩束比)为12X,系统总长要求小于220mm。
 
设计与仿真:
(1)  确认焦距
12X定焦扩束镜的入射激光光束直径D`=2mm,出射激光光束直径D``=24mm。
为了方便优化,采用单片平凹负透镜和双胶合正透镜的组合,并焦距满足

由上解出
 

(2)  前组设计
由于输入激光光束的直径为2mm,那前组的光圈数F1≈9,初始结构选用简单的平凹透镜,凹面朝向入射的激光束,玻璃材料为H-K9L(折射率n=1.517)。
利用平凹透镜的焦距公式

算出凹面的曲率半径R=-9.4mm。其厚度可取为4mm,直径取为9mm。
设置Aperture Type为Entrance Pupil Diameter为2。
前组的初始结构如下图:


从上图看出,前组焦面位置为20.8261mm。
 
(3)  后组设计
后组的初始结构为双胶合透镜,焦距为218.18mm,光圈数F2≈9。
设置后组的Aperture Type为Paraxial Working F/#为9
双胶合透镜的初始结构如下图:


从上图看出,后组焦面位置为224.4552-10.903-4.361=209.1912mm。
 
(4)  前组与后组的合成
前组与后组的间隔为焦距之和:T=209.1912-20.8261=188.3651mm。
前组与后组合成的结构数据如下图:

其中,第1面为参考面。
查看2D Layout,如下图:


查看点列图,如下图:


如上图,弥散斑的RMS半径为3.643um,略大于1DL。
合成系统的输出光束的发散度约为0.03mrad。
 
(5)  进一步优化
采用以下的评价函数,如下图:

上图中,第一模块EXIT BEAM COLLIMATION,用来控制输出光束的准直度。
RANG相对 Z 轴的光线夹角,弧度(rad)单位。
CONS,定义1个常数值,此处常数为1000。
DIVI,两个操作数的商,此处为第2行和第3行操作数的商,即弧度/1000变为mrad。目标值为0,权重设为0.1。
第二模块BEAM EXPANDING RATIO,用来计算扩束比。
两个EFLY,分别用来计算前组和后组的焦距。
DIVI,此处为两个EFLY的商,目标值为-12,权重设为1。
第7行,对后组的焦距也加了目标值和权重,是为了控制扩束比,也限定了系统总长。
第三模块SYSTEM TRACK,用来观察系统总长,不需要设目标值和权重。
将全部曲率半径设为变量,将三种玻璃设为可替换(Substitute),进行优化和HAMMER优化。
优化后的参数如下图:

再次2D Layout,如下图:


再次查看点列图,如下图:


这时,弥散斑的RMS半径为1.275um,约等于0.4DL。
由于波长选的是F,d,C,这个设计参数均可以用于可见光范围的激光扩束。
至此,一个12X定焦激光扩束镜就设计完成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访问手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