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喵-光学课堂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ZEMAX光学设计实例(133)---在混合模式下构建棱镜对用于激光束整形

2021-12-20 10:38| 发布者:Davis| 查看:3998| 评论:0|原作者: 小小光08

摘要: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prism pair for laser beam shaping in ZEMAX\'s non-sequential mode. It covers topics such as creating a POB file for the prism, setting up NSC and NSG objects, and using an evaluation function to check the
 
引言:
在非序列模式中,ZEMAX中的光线能够以任意顺序通过光学元件,所有的光学元件都可以用三维物体来模拟。
POB是指NSC物体中多边形物体的自定义文件,多边形物体由用户定义,既可用于定义开放的多边形面或闭合的多面体,也可以定义表面为反射、折射或吸收面。
ZEMAX对于多边形物体的多边形数目或顶点数目没有固定的限制。
 
仿真流程:
  1. 1.  建立所需棱镜的POB文件
打开一个空白的记事本。
建立一个顶角为30°的直角棱镜。以棱镜直角面的中心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确定棱镜的各点的坐标,如下图:

说明1:物体的坐标原点以及各点的序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
说明2:ZEMAX默认的长度单位是毫米(mm)。
用符号“!”定义一个注释行,例如:!front face vertices 。
用符号“V”后面加上顶点序号以及顶点的X、Y、Z坐标来定义该顶点。例如:V 1 -5.5 -5.5 -3.175表示顶点1的X、Y、Z的坐标。
注意:顶点序号必须是整数,且这些数之间用空格隔开;
用符号“R”作为标识,表示由各个顶点连线构成矩形或四边形;
用符号“T”作为标识,表示由各个顶点连线构成的三角形;
用符号“I”作为标识,表示由各个顶点连线构成的直线。
例如:定义一个矩形,需要通过4个顶点连接来定义,R 1 2 3 4 就表示矩形的顶点1、顶点2、顶点3和顶点4连接成一个矩形。
还要注意的有:顶点的次序不可以任意,必须以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排列。
另外,还要规定表面的物理性质,这是在表面形状的规定标识后再加一个数,如下:
标识“0”,定义折射面;
标识“-1”,定义吸收面;
标识“1”,定义反射面。
例如:R 1 2 3 4 0,就表示矩形的顶点1、顶点2、顶点3和顶点4连接成一个矩形折射面。
现在,建立一个顶角为30°的直角棱镜,以棱镜直角面的中心为坐标原点,并计算出各个顶点的坐标,在记事本中输入以下内容:

然后将编写好的POB文件保存在“ZEMAX→Objects→Polygon Object”文件夹下,文件名为“Prism30.POB”。

  1. 2.  非序列元件/非序列群和光线追迹
单个棱镜属于非序列元件(NSC)。
非序列群(NSG)由一个以上的NSC构成,如棱镜对。
常用棱镜可以直接从ZEMAX自带的Objects表(POB文件)中调用,其他NSC或NSG可以自己编写POB文件。
(1)  设置孔径、视场和波长
孔径、视场和波长的设置与序列模式的相同,此时,需要设第2面为非序列Object的入口,将第2面设为全局坐标原点,如下图:
 


(2)  棱镜对的几何图形及参数计算
棱镜对的几何图形如下图:


由此可计算出相关参数如下:
 


(3)  设置NSG的入口与出口
LDE如下图:

第2面为非序列元件(Non-Sequential Component),第2面为NSG入口,第3面NSG出口。
打开NSC Editor,设置如下图:

第1行和第2行的Data File都选择“Prism30.POB”,第一个棱镜的入口坐标为(0、0、2.5),第二个棱镜的出口坐标为(0、-6.0、12.38),并设置TiltZ=180,材料都为H-ZF13。ZEMAX会自动插入大小和方向符合要求的棱镜对,且第二个棱镜相对于第一个棱镜绕z轴旋转了180°,查看3D Layout:



可以看出,3D Layout的YZ截面图形与序列模式下的图形完全相同。
 
(4)  用评价函数复核光束直径
在MFE中建立以下操作数:

评价函数的设置与序列模式时基本一致。
第12行算出棱镜对的扩束比M=3.246,与初始理论计算值一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访问手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