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喵-光学课堂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人眼视网膜与CMOS图像传感器的对比

2021-12-20 11:01| 发布者:Davis| 查看:1928| 评论:0|原作者: 小小光08

摘要:本文比较了人眼视网膜与CMOS图像传感器的不同之处,包括动态范围、分辨率、颜色敏感度、探测方法等方面,并介绍了人眼视网膜的特点,如神经节细胞和两种感光结构的存在。另外,文章还探讨了时空信号处理、光电转换等方面的内容。
 
人眼是理想的成像系统,视网膜是CMOS成像系统的模型。
 
即使和世界上最先进的CMOS图像传感器相比,人眼也拥有更为优越的特性。人眼的动态范围大约为200dB,且为多分辨率。另外,人眼有时空图像预处理的焦平面处理功能,并且人有两只眼睛,这使我们可以通过聚焦和视差进行测距。
人的视网膜面积约为5cm×5cm,厚度约为0.4mm,视网膜结构模型,如下图:


入射光是由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探测的。
视杆细胞与视锥细胞相比,具有更高的感光灵敏度并且对光强有自适应性。在均匀的光照环境中,视杆细胞工作在带有饱和特性的两个数量级的范围内。


上图显示了视杆细胞对光强的视觉调整。光感应曲线根据平均环境光照度L改变,从初始值L0开始,环境照度在log(L/L0)=0~7的范围内以指数方式变换。
人眼由于自身的机理在月光和日光下都拥有大动态范围。
 
人眼可感知波长370~730nm范围内光的颜色。视杆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外围,虽然不能感知颜色,但它有很高的光敏性,而视锥细胞主要集中在视网膜或凹点中心,它可以感知颜色,但比视杆细胞的感光性要差,因此视网膜具有高、低感光度的两种感光结构。


通常在暗光条件下,主要是视杆细胞感光,这种视觉模式被称为暗视觉;而当由视锥细胞感知光时,被称为明视觉。暗视觉和明视觉的峰值波长分别为507nm和555nm。
 


对于颜色敏感度,视杆细胞被分为L、M和S型,这分别与图像传感器芯片上的R、G和B滤波器对应。L、M和S型视锥细胞的中心波长分别为564nm、534nm和420nm。


人眼的L、M和S型视锥细胞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而图像传感器的颜色滤波器则是规律排列的。
 
人眼视网膜与CMOS图像传感器的比较
项目
人眼视网膜
CMOS图像传感器
分辨率
视锥细胞 5×106
视杆细胞 108
神经节细胞 106
1~10×106
尺寸
视杆细胞 近凹心直径1um
视锥细胞 黄斑中心凹内直径1~4um,外部4~10um
2~10um
颜色
3种视锥细胞(L、M、S)
片上RGB滤波器
最小探测光强
~0.001lux
0.1~1lux
动态范围
超过140dB(自适应)
60-70dB
探测方法
顺反异构化→两级放大
电子空穴对产生
电荷收集
响应时间
~10ms
不同帧率
输出
脉冲频率调制
模拟或数字电压
输出数量
GCs数:~1M
一个模拟输出或bit数的数字输出
功能
光电转换
自适应功能
时空信号处理
光电转换
放大
扫描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访问手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