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一个反射镜面可以消色差,但是也可以设计一个用来矫正一阶色差的折射/衍射混合组件。其技巧就是使用一个一面蚀刻着衍射表面的折射单透镜。单透镜上两面的曲率产生大部分光焦度,而弱衍射组件为玻璃色散提供足够的色散补偿。 (此实例来自ZEMAX Manual)
设计流程: (1)理论分析 一个焦距为f的单透镜镜片的屈光度为f-1 ,光焦度在波长λF-λC范围内的变化由组成单透镜的玻璃的阿贝常数(Abbe数)V 给出:Δφ=φ/V 注意:色散对于大多数玻璃来说都比较小,例如,BK7的值为64.2。因此光焦度的变动一般为总光焦度的2%左右。 衍射光学采用在波前相位上直接操作,将光学光焦度加到光束上的方法。对于一个有着二次相位轮廓的衍射表面,相位值由下式给出: ψ=Аr2 其中,A的单位是弧度每单位长度的平方,r为径向的坐标。 用下式的相位轮廓可很容易地表示表面的光焦度:φ=λA/π 注意表面光焦度是随着波长线性地变化的!在衍射单透镜的屈光度以2%变动的同一个波长范围内,衍射光学光焦度变动近40%。而且,色散的符号可通过改变常数A的符号来调整。只要在折射元件中加入少量正光焦度就很容易利用这个特性,再在衍射元件中加入一个小量的负光焦度来补偿。所加的总屈光度可选择使轴上色差平衡。 (2)系统建模 首先输入系统特性参数,如下: 在General系统通用对话框中设置孔径。 在孔径类型中选择“Entrance Pupil Diameter”,并根据设计要求输入“20”; 在视场设定对话框中,设置1个0视场,如下图: 在波长设定对话框中,选择F,d,C(visible)自动加入三个波长,如下图:
然后,将STO面的类型改为Binary 2,下移光标到IMA行按Insert键,再加一个面。将新加入的面的厚度改为100,将第1面(STO面)的厚度改为10。在第1面的玻璃类型中输入BK7,如下图: 查看3D Layout,如下图: (3)优化 将第1面的半径作为变量,如下图: 打开MFE,选Tools,Default MeritFunction,缺省值就可以的,单击OK。如下图: 点击opt执行优化。 优化后的3D Layout,如下图: 查看OPD Fan,图上有8个波长的像差。 查看Ray Fan,注意轴上色差完全支配此设计的质量,另外还有相当大的球差和离焦。 以上的结果对于一个简单的平凸透镜已经是最好的了。 为了改善设计,按F8打开EDE,为“ Max Term# ”输入1,“Norm Aper” 输入10。键入“Ctrl-Z” 使第三列中的“ Coeff on P^2”成为变量。(Coeff on P^2为衍射屈光度) 点击opt再次执行优化,由于ZEMAX使用衍射光焦度矫正轴上色差,所以评价函数时很快地下降。 重新查看OPD Fan,如下图: 现在其最大像差大约为1个波长。主要保留的是二级光谱和球差。 这些球差怎么样处理呢?我们可以用高阶的衍射项来矫正它。返回EDE,将最大项数改为2,使新的四阶项为变量。 点击opt第三次执行优化。 更新OPD图,看到波前像差变得很好了,在1个波长以下。 衍射光学对光学设计者有特别的作用。带有衍射元件的系统有可能比纯折射系统更轻便,性能更高。但是,这些可见光谱中用的衍射光学元件是非常难于制造的,而且还带有比常规光学系统更严重的散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