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 本文简单介绍了OpticStudio中衍射表面的建模以及二元光学Kinoform和二元光学(Binary optics)的区别。 ![]() OticStudio中的衍射建模 ![]() Zemax.LLC感谢Mr.Robert E. Fisher先生授权使用其著作《Optical System Design》一书中的分析图表。 OpticStudio中有许多表面支持在折射光焦度的基础上添加额外的衍射附加相位。衍射附加相位与表面的矢高以及基底材料的折射率无关,并只对相位产生影响。在OpticStudio中具有衍射效应的所有面型都是基于以下公式进行计算的: ![]() 其中m为衍射级次,λ为波长,T为衍射栅格周期(栅格距离d的倒数)。上述公式为斯涅耳公式和衍射附加相位引起的光线偏折量的叠加。一个平面光波斜入射到一个没有折射光焦度的平面衍射元件时的情况如下图右所示: ![]() 一般情况下,衍射光栅在一个方向上具有固定的光栅周期,常用于光谱仪中。而计算机生成的衍射表面所产生的相位变化可以是任意的,这可以理解为表面上任意空间位置的栅格周期各不相同,因此衍射附加相位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自行定义。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多种面型定义不同衍射元件:
在以上这些面型中,光线根据定义的衍射附加相位,而产生额外的偏折。在设计过程中,OpticStudio首先计算所需要添加的附加相位分布,然后生成该附加相位分布所需要的光栅结构。在镜头设计编辑器中,每个衍射表面的衍射级次必须明确定义。不同衍射级次可以通过多重结构来建模。使用多重结构操作数PRAM即可完成不同衍射级次表面的定义。布局图结构如下图所示: ![]() 根据前文给出的公式,衍射角只和入射光线到达光栅处的光栅周期(T)相关,和入射点的光栅结构无关。因此,由于在OpticStudio中光线通过衍射表面时并不使用几何光线模型,衍射表面的结构不影响衍射效率,衍射级次所定义的衍射方向的效率为100%,也就是说在OpticStudio中,入射到光栅上的所有光线都会以一定衍射角出射。 衍射级次的正负决定了衍射光线与光轴夹角的正负。衍射角度的符号定义规则在不同文献资料中可能存在不同。在OpticStudio中,我们定义衍射光线与光轴的夹角为正时的衍射级次为正。 在OpticStudio中的衍射表面不仅可以定义衍射附加相位,同时还可以定义表面的折射光焦度。衍射附加相位根据用户手册中给出的定义公式,在表面截面上引入了一个连续的相位变化。由于相位变化是连续的,这些表面表示的是理想的衍射表面,其衍射结构非常小,小到甚至与波长尺寸相当。 ![]() Kinoform与二元光学 ![]() 为了使衍射元件的衍射效率最大化,对于“锯齿”形状的Kinoform衍射表面的矢高设置如下图所示,各衍射区域内的矢高与相邻区域的矢高所产生的波前相位差为2π。 ![]() Kinoform衍射表面在相位差2π内的矢高是连续变化的。如果将表面的矢高近似为离散的阶梯状,例如使用光刻机进行加工的情况,我们一般将这类表面称为二元光学(Binary Optics)表面。OpticStudio中建模的衍射表面由于相位在表面各处的分布是均匀的,因此更接近kinoform。用户可以选择使用哪种表面结构,来近似模拟衍射表面的相位变化。 ![]() 上图所示为折射曲面、等效的kinoform衍射表面、等效的二元光学表面的示意图,其中二元面为四阶二元光学表面。在理论计算中,在二元光学表面上使用不同台阶数进行近似对衍射效率的影响如下图所示,当二元光学表面的台阶近似数越多时,其衍射效率越接近100%。 ![]() ![]() 小结 ![]() 这篇文章简单介绍了OpticStudio中建模衍射表面:
有关衍射理论的细节请参考:Optical_System_Design_by_Rbert_E_Fish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