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5日上午9:00,由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联合科技创新与学术交流平台 iCANX 组织,由电子科技大学承办的全国光学与光学工程博士生学术联赛西南赛区选拔赛即将拉开帷幕! 西南赛区由中科院成都光电所罗先刚院士担任名誉主席,来自四川大学、贵州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中科院成都光电所 8 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担任评委。组委会对赛事进行了积极的赛前宣传和动员,最终共有来自 7 家单位的 28 名博士研究生报名参赛。 为给西南地区光学、光学工程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单位和博士生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比赛同期举办博士生光电子论坛,论坛将邀请中科院光电所顾乃庭研究员和重庆大学韦玮教授进行学术讲座,分享科研成果,碰撞创新思想,拓宽学术视野,激励学术创新。 本次博士生论坛和学术联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开展,专家报告和电子科技大学以外的参赛博士生以线上报告为主,电子科技大学的参赛博士生集中线下参赛,线上线下同时进行。重庆意诺光电有限公司给予活动大力赞助和支持。 主 持 人:电子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刘永 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郑永豪 教授 一、太阳大气高分辨成像技术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太阳爆发活动对日地空间及其间载 荷安全和性能造成影响。对太阳大气进行高分辨力探测是实现空间天气预报的重 要途径之一,也是太阳物理前沿探索的重要手段。作为实现太阳大气高分探测的重要工具,地基大口径太阳望远镜是实现对太阳大气高分辨成像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包括大口径太阳望远镜平台、太阳自适应光学系统和仪器系统等组成部分。本报告在梳理国外发展情况基础上,重点介绍光电所太阳大气高分辨成像技术发展历程和现状。 主 讲 人 介 绍 ![]() 顾乃庭,中科院光电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 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中 国光学学会光学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理事,四川省/重庆市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国际主流光学期刊审稿人。专业方向为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分辨力成像技术,主攻光学望远镜、光场探测及偏振成像技术研究和系统研制。多年来,围绕我国空间环境监测及光场探测等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重大工程项目研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多次被中央电视台综合新闻等主流媒体争相报道。 任何绝对温度高于零度的物体均会主动辐射红外光波。微弱红外信息探测一直是前沿科学难题。中红外石墨烯光子器件具有载流子迁移率高、响度速度快、工作波段可动态调谐等显著优势, 在室温红外探测、高灵敏红外传感等领域 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该类器件存在吸光效率低、谐振波长调谐难、 器件加工工艺难等复杂问题。针对这些难题,从石墨烯薄膜表面自由电子与光子的强耦合作用机理出发,提出了利用光学谐振腔远场增强单层石墨烯红外吸光效率的新方法。发展了大面积单晶石墨烯薄膜的可控制备技术,突破了石墨烯二维图形化纳米加工工艺,设计了顶栅式石墨烯场效应管结构,实现了器件工作波长的宽波段动态调谐。在红外宽波段范围内将器件的吸光效率从 3 % 提高到了 92 %。解决了石墨烯红外光电器件当前面临着吸收率极低的难题。将该器件应用于传感领域,研制了高灵敏度红外石墨烯光子传感芯片,实现了 8nm 超薄 PEO 分子 14 个振动模式的特征性识别,增强倍数高达 172 倍,相比目前文献报道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中红外石墨烯光子器件为发展下一代可调谐红外光电器件及系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主 讲 人 介 绍 韦玮,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导,“长江学 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首批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重庆市沙坪坝区政协委员,智能传感技术国际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重庆市智能传感技术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重庆市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红外探测器件及智能传感系统等科研工作。在 Laser & Photonics Reviews, Small,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Nanophotonics 等国际著名 SCI 期刊上, 以第一/通信作者发表高水平 SCI 论文 40 余篇。获重庆产学研创新成果一等奖, 黄尚廉院士青年创新奖,重庆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微米纳米学会优秀论文奖,川渝优秀论文奖,唐立新优秀科研教师奖等奖励。 评 委 名 单 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冯国英院长 贵州大学物理学院 江阳院长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刘永副院长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邹喜华副院长 中科院成都光电所 饶长辉副所长 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冯小波副院长 重庆大学 光电工程学院 臧志刚教授 参 赛 顺 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