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行业中首选的取向技术是摩擦取向。该技术操作简便,所需设备简单,工艺成熟,价格低廉。目前,虽然利用磨擦聚酰亚胺 (Pl) 薄膜生产平行和垂直取向的技术在液晶显示器工业中已经成熟,但其不足之处在于,摩擦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和粉尘会对取向膜造成污染和损害,并对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的晶体管造成一定损伤,降低器件的成品率。因此,需要研究开发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新型定向材料和技术,以适应当前液晶显示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 近日,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赵东宇等人提出了利用 ZnO 自组装层的纳米结构实现对液晶分子的取向控制。他们使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将 ZnO 自组装到 ITO 基板上,通过调节煅烧温度,改变 ZnO 自组装层的纳米结构,进而影响液晶分子的预倾角,最终实现预倾角在 0°-90° 范围的连续调控。 该研究成果以“ZnO纳米结构对液晶取向控制研究”为题发表于《液晶与显示》(ESCI、Scopus 收录、核心期刊)2022 年第 1 期,并被选为封面文章。 ![]() 图 1:《液晶与显示》2022 年第 1 期封面 ZnO 纳米结构在 ITO 基板上的组装,包含以下步骤:在 ITO 基板上旋涂 ZnO 原液、原液煅烧形成晶种层、晶种层生长、控温进行二次煅烧。通过上述流程,ITO基板上即可生成具有不同形貌的 ZnO 纳米结构。图 2 为 ZnO 纳米结构的制备流程。 图 2:ZnO纳米结构制备流程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观察等测试手段对 ZnO 自组装层进行表征。图 3 第一行所示为不同煅烧温度下生成 ZnO 自组装层的 SEM 图像,从图可知,不同煅烧温度下的纳米 ZnO,其表面都是由颗粒组成的;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颗粒的粒径不断增大,这是由于高温条件有利于晶体的生长。图 3 第二行照片为水在不同煅烧温度条件下生成的 ZnO 纳米结构上的接触角 (Contact Angle,CA)。结果表明煅烧温度越高,生成的 ZnO 基板越亲水,CA 越小;反之则越疏水,CA 越大。因此,通过改变煅烧温度,就可以改变 ZnO 自组装层粒径的大小,进而改善其表面润湿性和表面能的大小。 ![]() 图 3:不同煅烧温度下 ZnO 纳米结构 SEM 图及对应水在 ZnO 纳米结构上的接触角 根据 Friedel–Creagh–Kmetz(FCK)规则,固体表面能和液晶分子的取向排列存在一定的关系,当固体表面能小于分子间作用力的时候,液晶分子易于垂直取向,反之则倾向于平行于基板排列。实验将液晶 5CB 注入到上述 ZnO 基板组装的液晶池,通过对其施加电场,观察液晶织构的变化,判断液晶分子的预倾角变化。 对液晶池从 0 v 开始施加电压,随着电压逐渐增大,具有一定初始预倾角的液晶分子最终垂直于基板、即平行于电场方向排列,此时计为该样品的转变电压。由图 4 接触角(黑色线)及液晶转变电压(红色线)与煅烧温度的关系可知,ZnO 的煅烧温度越高,其表面 CA 越小,表面能越大,所组装的液晶池的转变电压越大,即初始状态的预倾角越小,液晶趋于平行排列;反之,ZnO 的煅烧温度越低,其表面能越小,获得的预倾角越大,液晶趋于垂直排列。通过此方法,可以实现液晶分子预倾角 0°-90° 的连续调控。 ![]() 图 4:随 ZnO 煅烧温度的变化,其表面的水接触角和液晶的转变电压曲线 本研究提出的利用 ZnO 纳米结构调控液晶预倾角的取向方法简便有效,可以解决当前液晶取向存在的成本高、工艺复杂或洁净度小等技术缺陷,为在各种不同环境下工作的液晶显示器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取向材料。 论文信息 邹凤萍, 毕伟华, 段然, 等. ZnO纳米结构对液晶取向控制研究[J]. 液晶与显示, 2022, 37(1):1-6. https://dx.doi.org/10.37188/CJLCD.2021-0258 |